老公吩咐
暑假至少一天
帶小姐外出遊玩
因為只能搭車,所以不能跑太遠
北投圖書館印象中是女兒在老嬰時去過
最近女兒還蠻愛看書的
應該是不錯的行程
還順便帶她同學一起
我們搭我妹的便車到大安站
從大安站坐紅線直達北投站
在北投站換支線到新北投站
月台上有很可愛的裝置造景
完全呈現北投特有文化
四百多年前
北投是凱達格蘭族的居住地
康熙中葉後,開始有漢族來此屯墾
當年凱達格蘭族認為地熱谷會冒煙是女巫施法所致
故稱此地為「PATAW」,意為女巫
唸起來和台語發音的「北投」相近,因而命名
而北投更是台灣温泉史的起源
1896年大阪商人平田源吾在北投開設台灣第一間的温泉旅館「天狗庵」
「温泉鄉」的由來年代久遠
讓北投增添許多人文風情
前往新北投的列車色彩鮮艶又富有童趣
很有渡假觀光的氛圍
車上有台北巿的吉祥物-可愛的「熊讚」
兩側有各種語言的導覽手冊
温泉木桶也很吸睛
車廂也是仿木色系
感覺來到了風呂小屋
木桶上有導覽螢幕
透過生動的影像來介紹北投
車廂上還有展示北投舊時景色的畫作
這個車廂讓人有翱翔天際的錯覺XD
其實北投到新北投非常的近
步行也是到的了
所以列車行進的速度非常的緩慢
車裡像個迷你的文化館
可以多點時間走走看看(提前要車內不擁擠><)
新北投站只有一個出口
所以不怕迷路
因為我們是平日來
加上疫情的關係,沒了外國觀光客更加冷清
新北投站的外觀是牌樓造型
很古色古香
我們查估狗地圖
車站這邊有個文創天地
應該是在温泉美食一條街旁邊吧?
下階梯的右手邊就是地下街了
對街是七星公園
有一個很特別的「手湯」
但透中午的實在不想走過去看><
再過去一點是北投火車站舊址
重新整理為純粹觀光用的「新北投車站」
聽說車站和列車內都有歷史介紹的展示
太炎熱了,那二位小妞興趣缺缺(攤手)
假日好像會有一些巿集或活動
假日來應該會熱鬧許多
温泉美食一條街就是新北投地下街
不知道是不是平日跟疫情的關係
這裡人煙稀多
很多商店都沒開
這邊有車廂拉環做裝飾,有點可愛
但重點是我們一直找不到文創天地在哪裡
後來才發現原來文創天地就是新北投地下街(摔筆)
和估狗上的照片都不一樣><
算了!反正我們主要是要去圖書館
圖書館的位置在車站對面的北投公園的後面
也就是從捷運站過去要先經過北投公園
從公園的外圍走就能走到圖書館的入口
但外面實在太熱了
我們選擇穿過有樹蔭的公園
夏天茂盛的荷(蓮)花池
在荷(蓮)花池就可以看到圖書館的身影
雖然很熱
但好天氣拍起照就是漂亮
小徑的另一側也有個荷(蓮)花池
這邊荷(蓮)花開的像繁星一樣耀眼
左邊穿過街道有個凱達格蘭文化館
對原住民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參觀
北投圖書館是台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
總面積650坪
使用木材及鋼材建構而成
建材皆可回收再利用
木材建材更使用生態塗料
減少不必要的裝修工程
減少污染及有毒物質的釋放
避免影響人體健康
屋頂設有太陽能光電板
可發電16千瓦電力
大量寬敞的陽台及垂直的木格柵
可降低熱輻射進入室內
減少耗能進而達到節約能源的效果
旁有座日洋融合的建築物是北投溫泉博物館
前身是北投公共浴場
1913年建造完成
是當時東亞最大的溫泉公共浴場
在1997年公告為台北巿市定三級古蹟
聽說地下室還保留大浴池供人參觀
感覺能充份體驗台灣舊時的澡堂文化
下次一定要入內參觀
準備進入圖書館
圖書館旁的小溪很像護城河
圖書館的地勢比公園高許多
走過小橋後要再上階梯
小橋旁還有個小瀑布
這樣的視角就彷彿身處在深山野嶺的大自然
階梯上去就是圖書館的側邊
上來後往馬路走去再右轉就是大門入口
木板地上的石頭還有造型刻字
要入內前才發現現在採實名制
要帶證件才能進入
還好我有帶我和女兒的健保卡
身份証和有記名的悠遊卡也可以
但女兒的同學只帶樂學卡
工作人員說不行
不過可以用登記入場
館內要登記才能拍照
所以我只拍陽台的部份
雖然是戶外無空調
被綠樹圍繞的陽台還蠻舒適的
不會過於炎熱
陽台也有桌椅可供休憩閱讀
這樣悠閒的看看外面的景色
也是十分的愜意
圖書館內的座位其實不少
不過因為疫情有區隔座位
所以實際能坐的位子少了將近一半
如果能一大早前來
在落地窗前找個舒適的座位當個一日書蟲
好像也是美事一件
但要避免假日前來
聽說人潮會多到有點吵雜><
臺北市立圖書館 北投分館
台北市北投區光明路251號
02 2897 7682
週日一 09:00-17:00
週二至六 08:30-21:00
追蹤我的最新消息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ndywife1201/?ref=bookma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