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連假天氣好
隔天女兒要上課,不想跑遠
聽說白米甕砲臺這邊的view不錯
一大早(其實也十點了)吃完早餐後就來這裡走走
我們把車停在太白山莊的山腳下
光華路底,靠近台基物流這邊
停好車再往回走一點就能看見上去的入口
就是從光華路37巷上去
這邊有告示,因為道路狹小會車不易
建議假日不要開車上砲台
天氣好漫步上山也蠻舒服的
沿途也可以探訪太白十景,了解在地文化風俗
一路都是斜坡路段,不過不算難行
上山的車子也不算多
路上有不少階梯小徑
這裡大多都是低數層的矮房子,有一點甘川洞的氛圍
走到太白休閒站就要往右轉
其實都有指標不怕不會走
休閒站對面的阿輝雜貨店是太白莊的唯一商店
提供居民所需的生活物資外,還是人際交流中心
不過據說在等待轉型中
雖然一路沒有特別驚艶的美景
不過小區的恬靜安逸會讓人不自覺的放緩腳步
感受這刻的放鬆悠閒
再上去有一小段的路真的很狹窄
要會車真的有點難度
不過也有幾個會車處
上下山車速不要過快,留意來車
社區隨處可見的藍牆和天空相呼應
這裡也有因工作而落地生根的客家小聚落
碼頭報飯館邊有個收費停車場
要左轉繼續往上走的同時會看見日治時代兵營使用的廁所「廁圊」
是讓站崗士兵如廁使用的
但它現在的外觀有點可愛,真的很難想像前身是廁所😂
看到太白社區的字樣,再看到協和電廠的三根煙囪就代表快到了
可愛的午夜動物食堂
由愛心志工建蓋,還有專屬的門牌號碼
可惜不是放飯時間,沒見到喵喵在附近閒晃😆😆
上砲台前會先看到遊客中心
不過是11:00才開放,就沒機會入內參觀
聽說有導覽解說
再一個折彎右走就到目的地了
原來上砲台這邊有個免付費的停車場
大概可以停10幾輛車
感覺我們這個時間開車上來是OK的
會車的機會不多,還可以停免費的車位
不過散步上來也不會很費力啦!慢慢走15分鐘就能到達
白米甕砲臺位在基隆港西岸的高地之上
兩旁有小山形成天然的屏障
極佳視野可監控外港動向,是早期的軍事重地
往東岸方向望去,能看到中正公園上的觀音神像
友善的斜坡步道上砲臺,推嬰兒車或輪椅都很方便
最先看到的是砲座
整個砲臺是面海一字排開呈長形,一共有三個砲座
砲臺的設置有可能追溯到西班牙和荷蘭人佔據的時期
不過目前看到的各項設施,都是日治時期陸軍築城部本部建設的海岸型堡壘
面海往左看能一覽協和電廠全貎
協和電廠後方遠處是野柳
往另一邊看就能看到基隆嶼
觀測所在靠近電廠的高處
遺留下來的碉堡算相當完整
兩個調皮的大小孩😂😂
像飛碟一般形狀的觀測所
這裡比砲座的視野更好,很適合觀察及判斷情勢
這裡也可以看到砲座再過去的古道百階
砲臺整區平坦寬闊,很適合帶個野餐墊
靜靜觀海消磨半日悠閒時光
接下來我們要從古道百階走到基隆燈塔
最後會再回到原點,不回頭的繞圈行程
古道百階走到約一半就會非常陡峭
不過天氣好時不算太難走
反方向下階梯來砲臺的話還是要小心,尤其是有兒童或長者同行
途中不要忘了去看一下在山邊屹立不搖的大樹公
古道百階上去就是射擊指手月十
指揮所是塹壕型,隱蔽又有極佳視野
這裡和協和電廠合影的角度最好
接下來的路雖不平坦,但也輕鬆好走
來到白米甕尖,是整個砲臺的最高處
這裡有椅子可以休憩,不過假日人來人往的不太適合久坐
白米甕尖視角
再來要往基隆燈塔走去,就都是下陡的路段
有段路是可以沿海而行
看著廣闊的海洋真令人心曠神怡
不過階梯裡的沙石被掏空,要留心避免絆倒
基隆嶼感覺近在咫尺
快到基隆港就會發現老應在天空盤旋
明明是白天,為何被我拍成像月黑風高😂😂
到達基隆燈塔前會先遇到一個觀景平台
一定要記得在這裡和基隆嶼合影
剩100多公尺就能到最後一站-基隆燈塔
不過我們倒沒發現暗砲臺的踪影
可惜基隆燈塔正在修復整理,預計於9月底完工
只能先看看照片,白色塔身很有希臘風情
再往下走就會回到光華路,最初我們停車的位置
下面那條就是光華路
父女倆手牽手,畫面很温馨
不過,可以把老公還我嗎?😂😂
全程慢走不緊湊,大約花了1個半小時
停好車時有經過的居民建議我們由基隆燈塔反方向繞行會比較輕鬆
但實際走過,覺得古百階太陡,下坡比較傷膝蓋,危險度也較高
個人還是推薦從太白山莊那邊上去會更好
不過要留意來往的車輛就是
白米甕砲臺
基隆市中山區光華路37巷49號
02 24293804
07:00-19:00
追蹤我的最新消息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andywife1201/?ref=bookmarks
Instagram的https://www.instagram.com/andywife1201/